本文件為「得到APP」的詳細產品需求、功能規劃及技術實現方案,倒推得到APP當時開發時的指南,用作練習PRD 的實作。
需求背景
業務場景
得到APP定位為一款知識付費平台,專注於為時間有限但學習慾望強烈的現代人提供系統化知識內容。使用者主要在以下場景中使用本產品:
- 通勤時間:使用者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音訊內容學習
- 運動鍛鍊:使用者在晨跑或健身時透過音訊學習專業知識
- 睡前閱讀:使用者睡前透過音訊內容汲取知識,取代傳統的書籍閱讀
- 工作休息:在工作間隙,使用者透過短時間的知識學習提升專業能力與認知水平
用戶調查
競技分析
競品名稱 |
特色 |
優勢 |
劣勢 |
關鍵結論 |
喜馬拉雅 |
音訊內容豐富,包含有聲書、電台等 |
用戶基數大,內容覆蓋面廣 |
內容品質參差不齊,知識系統性較弱 |
需突顯內容品質與知識系統性 |
樊登讀書會 |
專注於圖書解讀,強調實用性 |
品牌影響力強,書籍解讀深入 |
內容類型單一,互動性較弱 |
需豐富內容形式,保持互動性 |
知乎 |
問答社群為主,內容由使用者生成 |
社群活躍度高,涵蓋話題廣 |
知識深度不足,系統性較弱 |
強調內容的專業與體系化 |
使用者畫像分析
主要目標使用者年齡集中在25-38歲,以城市白領和知識工作者為主,具有以下特徵:
- 時間片段化明顯,但有較強的自我提升意願
- 對知識內容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有較高要求
- 願意為高品質內容付費
- 有持續學習習慣,但需要方便的學習方式
需求範圍
功能點 |
端 |
所屬模組 |
優先權 |
付費專欄訂閱 |
行動裝置、網頁端 |
內容消費 |
P0 |
音訊內容播放 |
行動端、網頁端 |
內容消費 |
P0 |
筆記記錄與分享 |
行動裝置、網頁端 |
社群互動 |
P1 |
個人化內容推薦 |
行動端、網頁端 |
內容發現 |
P1 |
學習計畫管理 |
行動裝置 |
使用者中心 |
P2 |
社群互動功能 |
行動端、網頁端 |
社群互動 |
P2 |
文檔說明
術語 |
解釋 |
付費專欄 |
由特定領域專家持續輸出的系列知識內容 |
每天聽本書 |
將一本書的核心內容提煉為20-30分鐘的音頻內容 |
學習計畫 |
使用者可自訂的學習行程功能 |
DAU |
日活躍用戶數 |
知識焦慮 |
使用者對知識獲取不足的擔憂心理 |
功能詳細說明
產品邏輯
得到APP的核心產品邏輯圍繞著”內容創作者-平台-使用者”三方關係展開:
- 內容創作者透過平台發佈優質知識內容
- 平台進行內容篩選、加工與分發
- 使用者透過付費方式獲取知識內容
- 使用者消化內容並產生回饋(筆記、評論、分享)
- 平台根據使用者回饋優化內容推薦與創作方向
泳道圖範例:
1 2 3
| 使用者 | 瀏覽內容 -> 購買/訂閱 -> 學習內容 -> 記錄筆記 -> 分享心得 平台 | 內容展示 -> 交易處理 -> 內容推送 -> 筆記儲存 -> 分享管道 創作者 | 內容創作 -> 獲得收益 -> 查看數據 -> 收集回饋 -> 優化內容
|
資訊架構
得到APP的資訊架構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模組:
- 首頁
- 發現
- 學習
- 社區
- 我的
互動原型
行動端主要頁面互動設計描述:
- 首頁:採用資訊流形式展示內容,頂部設定搜尋欄和分類入口,主體區域以卡片形式展示推薦內容
- 內容詳情頁:上部展示內容基本信息,中部提供試聽/預覽功能,下部展示用戶評價和相關推薦
- 播放介面:採用全螢幕播放器,支援播放控制、進度拖曳、倍速調整、筆記標記等功能
- 筆記功能:支援在播放過程中快速記錄筆記,並可新增時間戳,方便後續回聽
功能需求列表
1. 內容消費模組
功能 |
功能詳細說明 |
專欄訂閱 |
用戶可瀏覽專欄列表,查看專欄詳情,支持單次購買和長期訂閱兩種方式 |
音訊播放 |
支援後台播放、定時停止、播放速度調整、章節跳躍、音量調整等功能 |
影片播放 |
支援全螢幕播放、倍速播放、清晰度調節、快取下載等功能 |
電子書閱讀 |
支援字體大小調整、背景顏色切換、書籤標記、文字選擇等功能 |
內容下載 |
支援WiFi環境自動下載、手動下載、下載管理等功能 |
2. 社群互動模組
功能 |
功能詳細說明 |
筆記功能 |
使用者可在學習過程中記錄筆記,支援文字、圖片、語音等多種形式 |
筆記分享 |
使用者可分享筆記至社群媒體或平台內社區,支援設定公開/私密權限 |
評論互動 |
使用者可對內容或其他使用者的筆記進行評論,支持按讚、回覆等互動 |
社群討論 |
使用者可圍繞特定主題或內容發起討論,與其他使用者交流學習心得 |
3. 個人化服務模組
功能 |
功能詳細說明 |
內容推薦 |
基於使用者學習歷史與興趣偏好,推薦相關內容,支援多種推薦演算法 |
學習計劃 |
使用者可設定學習目標和計劃,系統提供學習提醒和進度追蹤 |
學習數據 |
展示使用者的學習時間、頻率、內容覆蓋度等數據,以視覺化方式呈現 |
學習報告 |
定期產生使用者學習報告,分析學習效果並提供改進建議 |
4. 帳戶管理模組
功能 |
功能詳細說明 |
報名登入 |
支援手機號碼、信箱、社群帳號等多種報名登入方式,確保帳號安全 |
支付管理 |
支援多種付款方式,包括支付寶、微信支付、銀行卡等,提供付款記錄查詢 |
帳戶安全性 |
提供密碼修改、手機號碼綁定、實名認證等安全管理功能 |
訊息通知 |
支援系統訊息、活動通知、社交互動提醒等多種訊息類型 |
非功能需求
- 性能需求
- 頁面載入時間不超過3秒
- 音訊播放延遲不超過1秒
- 支援同時10萬用戶在線上使用
- 安全需求
- 用戶支付資訊加密存儲
- 防止內容盜版下載
- 帳戶安全防護措施
- 可用性需求
- 介面簡潔直觀,操作流程不超過3步
- 提供新手引導和幫助中心
- 適配各種螢幕尺寸和分辨率
- 擴展性需求
- 支援未來功能模組的平滑擴展
- 預留第三方服務接入接口
- 內容生態永續擴展的架構設計
埋點需求
關鍵行為埋點
埋點ID |
事件名稱 |
觸發條件 |
擷取資料 |
用途 |
E001 |
內容瀏覽 |
使用者瀏覽內容詳情頁 |
內容ID、停留時間、來源 |
分析內容吸引力 |
E002 |
內容購買 |
使用者完成內容支付 |
內容ID、支付金額、付款方式 |
分析轉換率與支付偏好 |
E003 |
內容學習 |
使用者播放/閱讀內容 |
內容ID、學習時間、學習進度 |
分析學習行為與內容品質 |
E004 |
筆記建立 |
使用者建立學習筆記 |
筆記內容、關聯內容ID |
分析使用者參與度 |
E005 |
社群分享 |
使用者分享內容 |
內容ID、分享管道 |
分析傳播路徑 |
使用者行為分析
透過埋點數據分析,我們將重點放在以下指標:
- 內容轉換率:瀏覽到購買的轉換比例
- 學習完成率:開始學習到完成的比例
- 用戶活躍度:每日活躍用戶數、月活躍用戶數
- 使用者黏性:平均使用時長、使用頻率
- 內容傳播力:分享率、分享後的新增用戶數
專案規劃
開發排期
階段 |
時間 |
主要工作內容 |
負責團隊 |
需求確認 |
第1週 |
確認需求文件、召開需求評審會 |
產品、研發、設計、測試 |
設計階段 |
第2-3週 |
完成UI設計、互動原型 |
設計團隊 |
開發階段 |
第4-7週 |
完成功能開發 |
研發團隊 |
測試階段 |
第8-9週 |
功能測試、效能測試 |
測試團隊 |
灰階發布 |
第10週 |
小範圍用戶測試 |
營運、研發 |
正式發布 |
第11週 |
全額發布、市場推廣 |
全員 |
風險評估
風險點 |
可能性 |
影響程度 |
因應措施 |
內容生產不足 |
中 |
高 |
提前儲備內容,建立穩定的內容生產機制 |
使用者付費意願低 |
中 |
高 |
優化定價策略,提供免費試用,突顯內容價值 |
技術實現難度 |
低 |
中 |
提前進行技術預研,合理規劃開發資源 |
市場競爭加劇 |
高 |
中 |
突顯產品差異化優勢,強化品牌定位 |
總結與建議
得到APP作為一款專注於知識付費的產品,核心競爭力在於內容的品質與系統性。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投入:
- 內容體系建構: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,涵蓋更多專業領域
- 使用者體驗優化:簡化操作流程,提升學習效率
- 社區氛圍營造:促進用戶間的知識交流與分享
- 數據智慧應用:透過用戶數據分析,持續優化內容推薦與產品功能
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完整的知識服務生態,為使用者提供從內容獲取到知識應用的全流程解決方案。